海鲜中毒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污染、生物毒素蓄积、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呕吐、腹泻、发热等,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针对性治疗。
1、细菌感染: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沙门氏菌等污染的海鲜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腹痛和水样便。治疗需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可遵医嘱使用诺氟沙星、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
2、病毒污染:诺如病毒污染的贝类易引发集体中毒,症状以喷射状呕吐为主。家长需注意患儿脱水情况,可配合医生使用昂丹司琼、消旋卡多曲、补液盐。
3、生物毒素:雪卡毒素或河豚毒素蓄积的海鲜可致神经麻痹,需立即洗胃并注射阿托品解毒。这类中毒无特效药,需在ICU进行生命支持治疗。
4、寄生虫感染:生食含异尖线虫的海鱼可能引发剧烈腹痛,内镜下取出虫体是主要治疗手段,必要时使用阿苯达唑、甲硝唑、解痉药缓解症状。
处理海鲜时应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60摄氏度,避免食用高风险品种,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