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微食物中毒的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晕乏力、发热畏寒、食欲减退等。食物中毒通常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毒素污染食物引起,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采取针对性处理。
1、恶心呕吐胃部受刺激后引发保护性反射,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摄入后。呕吐物多为未消化残渣,可能伴随胃部灼热感。可少量饮用温水补充电解质,避免进食加重胃肠负担。
2、腹痛腹泻肠道黏膜受病原体侵袭导致蠕动加快,多见于沙门氏菌或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排便呈水样或稀便,可能伴有肠鸣音亢进。需注意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头晕乏力毒素吸收或脱水引起的全身反应,常见于肉毒杆菌或霉变食物中毒。可能出现视物模糊、四肢酸软等神经系统症状。应立即停止摄入可疑食物,保持平卧位休息。
4、发热畏寒免疫系统对抗感染产生的炎症反应,多由志贺氏菌或大肠杆菌引发。体温多在38℃以下,可能伴随头痛肌肉酸痛。可采用物理降温,体温超过38.5℃需就医。
5、食欲减退消化功能暂时性抑制的表现,常见于黄曲霉毒素或重金属污染食物后。胃肠不适可持续数小时至两天,建议选择米汤、馒头等清淡饮食过渡。
出现症状后应禁食4-6小时观察,逐渐恢复饮食时优先选择低脂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注意记录可疑食物摄入时间及种类,保留样本供检测。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或症状超过24小时未缓解,须立即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补液治疗。日常需加强食品储存卫生,生熟分开处理,肉类海鲜彻底加热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