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周前置胎盘未出血可通过严密监测、限制活动、纠正贫血、预防感染、准备紧急剖宫产等方式处理。前置胎盘可能由子宫内膜损伤、胎盘异常、多胎妊娠、高龄妊娠、既往剖宫产史等因素引起。
1、严密监测:
每周进行1-2次胎心监护和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胎盘位置与宫颈内口关系变化。记录胎动情况,发现胎动减少或异常宫缩需立即就医。监测血红蛋白水平,及时发现隐性出血。
2、限制活动:
绝对禁止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日常活动以缓慢行走为主。避免久站、久坐或突然改变体位,睡眠时抬高臀部。禁止性生活及盆腔检查,减少刺激子宫收缩的风险因素。
3、纠正贫血:
常规补充铁剂如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增加动物肝脏、瘦肉、菠菜等富铁食物摄入。重度贫血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静脉补铁或输血治疗。
4、预防感染: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味等感染征兆时,需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头孢类抗生素预防感染。
5、准备紧急剖宫产:
提前准备好待产包和血源,与医院保持密切联系。出现阴道流血、规律宫缩等紧急情况时,需在30分钟内到达医院。选择具备新生儿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剖宫产手术。
前置胎盘孕妇需保证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如鱼肉、禽蛋、豆制品等,维持血浆蛋白水平。适当补充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西兰花、菠菜等绿叶蔬菜,改善凝血功能。保持每日饮水量2000毫升左右,避免便秘诱发腹压增高。可进行上肢伸展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禁止任何增加腹压的动作。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支持。
前置胎盘36周剖腹产风险相对可控,但需个体化评估。风险程度主要与胎盘位置、出血量、子宫收缩力、胎儿成熟度及合并症等因素相关。
1、胎盘位置:
完全性前置胎盘覆盖宫颈内口,术中出血风险显著高于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附着子宫下段肌层薄弱,剥离面血窦开放可能导致难以控制的渗血,需备足血制品并做好子宫动脉栓塞准备。
2、出血量:
术中平均出血量可达1500-3000毫升,约为普通剖宫产的3倍。胎盘植入患者可能出现致命性产后出血,需提前制定多学科协作方案,必要时行子宫切除术控制出血。
3、子宫收缩力:
子宫下段肌纤维分布稀疏,胎盘剥离后收缩力差易导致宫缩乏力。可预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宫缩剂,术中采用B-Lynch缝合等外科止血技术增强子宫收缩。
4、胎儿成熟度:
36周胎儿肺成熟度存在个体差异,需通过羊水穿刺检测卵磷脂/鞘磷脂比值确认。早产儿可能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建议产前完成促胎肺成熟治疗,新生儿科团队需全程待命。
5、合并症影响:
合并胎盘植入、妊娠期高血压或贫血会显著增加手术风险。术前需完善MRI评估胎盘浸润深度,纠正血红蛋白至100g/L以上,控制血压在安全范围。
建议术前2周起避免剧烈活动并禁欲,每日左侧卧位休息6小时以上。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铁剂,推荐牛肉、猪肝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自数胎动每日3次,发现阴道流血或宫缩频繁需立即就诊。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需有专人陪护,观察恶露量及子宫复旧情况,6周内禁止盆浴和重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