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在核磁影像中主要表现为T1加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DWI序列信号变化、SWI序列低信号及周围水肿带。脑出血的核磁表现与出血时间、血红蛋白演变阶段密切相关,不同时期影像特征存在显著差异。
1、T1加权像高信号急性期脑出血在T1加权像呈等或稍低信号,亚急性期3-7天因正铁血红蛋白形成逐渐转为高信号,慢性期含铁血黄素沉积导致信号减弱。高信号范围可反映血肿体积,与血肿内红细胞破裂释放血红蛋白有关。
2、T2加权像低信号急性期血肿在T2加权像呈明显低信号,与脱氧血红蛋白的顺磁性效应相关。随着时间推移,亚急性期血肿周边出现高信号环,核心区仍保持低信号。慢性期血肿在T2像呈现低信号含铁血黄素沉积环。
3、DWI序列信号变化弥散加权成像中急性期血肿呈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值降低,与细胞毒性水肿相关。亚急性期血肿中心区ADC值逐渐升高,周边可出现限制性弥散带,反映血肿吸收过程中的代谢变化。
4、SWI序列低信号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产物极度敏感,全程显示明显低信号。急性期可检出微小出血灶,慢性期能清晰显示含铁血黄素沉积。低信号范围常大于实际血肿体积,与微出血灶和周边铁沉积相关。
5、周围水肿带血肿周围T2/FLAIR序列可见高信号水肿带,急性期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后期可合并细胞毒性水肿。水肿程度与血肿体积、位置相关,幕上出血水肿带多在1-2周达到高峰,随后逐渐消退。
脑出血患者需定期复查核磁监测血肿吸收情况,急性期应绝对卧床避免血压波动。恢复期可进行适度康复训练,饮食宜选择低盐低脂高蛋白食物,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者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运动功能重建训练,同时监测血压、血糖等基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