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期间一般可以针灸,但需避开腰骶部及下腹部穴位。针灸具有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的作用,月经量正常者通常不会受影响,而月经量过多或痛经严重者则需谨慎。
月经周期正常的女性在针灸治疗时,医生会避开与子宫相关的敏感穴位,如关元、气海等。此时针灸可能帮助缓解经期疲劳、腰酸等症状,尤其适合气血运行不畅导致的轻度不适。操作前需告知医生月经情况,采用远端取穴或轻柔刺激手法,避免强刺激引发经量异常。
存在月经量过大、严重痛经或功能性子宫出血等情况时,腰腹部穴位刺激可能加重出血或子宫收缩。贫血体质、凝血功能障碍者更需暂缓针灸,防止诱发眩晕或出血不止。此类人群建议经期结束后再进行调理性针灸。
针灸作为中医外治法,需由专业医师根据个体体质辨证施治。经期女性应保持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适度饮用红糖姜茶等温经散寒的饮品。若针灸后出现经期延长、血量骤增等异常,应立即停止治疗并咨询妇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