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主要表现为外阴皮肤瘙痒、灼热感、红肿疼痛、分泌物异常及排尿不适等症状。外阴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过敏反应、卫生习惯不良、内分泌失调等原因引起。
1、外阴瘙痒外阴瘙痒是外阴炎最常见的症状,患者会感到外阴部位持续或阵发性瘙痒,尤其在夜间可能加重。瘙痒可能由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性外阴炎引起,也可能与接触过敏原如化纤内裤、卫生巾等有关。轻度瘙痒可通过保持外阴清洁干燥缓解,严重时需就医明确病因。
2、灼热感外阴灼热感表现为外阴皮肤发热、刺痛,可能伴随局部温度升高。这种情况常见于细菌性外阴炎或化学刺激导致的外阴损伤。患者应避免抓挠,穿着透气棉质内裤,减少使用刺激性洗液。若灼热感持续存在,可能需进行分泌物检查。
3、红肿疼痛外阴红肿疼痛多因炎症导致局部血管扩张、组织液渗出所致。急性期可见外阴皮肤发红、肿胀,触碰时疼痛明显。这种情况可能提示合并毛囊炎或前庭大腺感染。日常应注意避免摩擦,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抗炎药膏。
4、分泌物异常外阴炎常伴随阴道分泌物量增多、颜色改变或气味异常。细菌性阴道病可能出现灰白色分泌物伴鱼腥味,念珠菌感染则多见白色凝乳状分泌物。发现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感染类型后针对性治疗。
5、排尿不适外阴炎症可能刺激尿道口,导致排尿时灼热感或尿频尿急。这种情况需与尿路感染鉴别。建议增加每日饮水量,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保持会阴部清洁。若症状持续或加重,需进行尿常规检查。
外阴炎患者日常应注意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刺激性洗液清洗。穿着宽松透气的棉质内裤,勤换洗并阳光下晾晒。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导致病情延误。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伴侣必要时需同步检查治疗。定期妇科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