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切除术通常在胆囊结石反复发作、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急性胆囊炎药物治疗无效或胆囊功能丧失等情况下需要实施。胆囊切除术主要有胆囊结石合并胆绞痛、胆囊息肉恶变风险高、胆囊炎反复发作、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肿瘤等适应证。
1、胆囊结石合并胆绞痛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时,可能引发剧烈胆绞痛,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并向右肩背部放射。若每年发作超过3次或伴有发热、黄疸等症状,通常建议手术。药物治疗可选择熊去氧胆酸胶囊、消炎利胆片、胆舒胶囊等,但无法根除结石。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导致胆囊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
2、胆囊息肉恶变风险高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0毫米、基底宽大、增长迅速或伴有胆囊壁增厚时,存在较高恶变概率。超声检查显示血流信号丰富或合并胆结石时更需警惕。此类情况需限期手术,术后病理可明确性质。对于5-10毫米的息肉,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
3、胆囊炎反复发作慢性胆囊炎每年急性发作超过2次,或发作时伴随胆囊积脓、坏疽等严重感染表现,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急性胆囊炎若72小时内药物控制不佳,可能出现胆囊穿孔或脓毒血症,需急诊手术。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术前可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联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抗感染。
4、胆囊收缩功能异常胆囊排空指数低于35%提示收缩功能障碍,可能引起长期消化不良、腹胀、脂肪泻等症状。胆囊造影或肝胆动态显像检查确诊后,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可考虑手术。此类患者常合并胆囊腺肌症或胆固醇沉积症,术后需补充胰酶肠溶胶囊帮助脂肪消化。
5、胆囊肿瘤胆囊腺瘤、胆囊癌等占位性病变一经发现均需手术。早期胆囊癌可能仅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增强CT或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进展期肿瘤需联合肝部分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后可能需要吉西他滨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化疗。胆囊癌对放化疗敏感性较低,根治性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
术后应注意低脂饮食过渡期,初期选择蒸煮烹饪方式,避免油炸食品。可逐步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摄入,每日脂肪总量控制在40克以内。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3个月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恢复有氧运动。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关注胆总管代偿性扩张情况,若出现持续腹泻或脂肪泻需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