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通常需要做妇科检查、分泌物检查、病原体检测、阴道镜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外阴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外阴瘙痒、红肿、疼痛、分泌物异常等症状。
1、妇科检查妇科检查是诊断外阴炎的基础项目,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外阴皮肤黏膜是否有充血、水肿、糜烂、溃疡等病变,同时评估阴道分泌物性状。检查时需使用一次性窥阴器暴露阴道,过程中可能稍有不适但通常无痛感。该检查能初步判断炎症类型和严重程度,为后续针对性检测提供方向。
2、分泌物检查取阴道或外阴分泌物进行显微镜检和PH值测定,可鉴别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等常见类型。湿片法能直接观察线索细胞、假菌丝等特征性表现,革兰染色可进一步明确病原体形态。检查前24小时应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及局部用药,以免干扰结果准确性。
3、病原体检测采用PCR技术或培养法检测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特异性病原体,适用于反复发作或常规治疗无效的外阴炎。核酸扩增检测灵敏度高,能识别混合感染情况;细菌培养则能提供药敏结果指导用药。取样时需用专用拭子深入阴道后穹窿获取标本,部分检测需空腹采血配合。
4、阴道镜检查对于存在可疑赘生物、久治不愈溃疡或色素改变的外阴炎患者,需通过阴道镜放大观察上皮血管形态,必要时在醋酸白试验指导下取活检。该检查能早期发现外阴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检查前3天应停用阴道栓剂,检查后可能有少量出血属正常现象。
5、血常规检查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等指标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对伴有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严重感染病例尤为重要。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还需加测血糖,绝经后患者可能需补充性激素六项检查以判断萎缩性外阴炎的病因。
确诊外阴炎后,日常应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避免使用香皂或沐浴露直接清洗外阴,排便后擦拭方向需从前向后。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量补充含乳酸菌的酸奶有助于维持菌群平衡。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按医嘱规范使用克霉唑栓、甲硝唑凝胶等药物,若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复诊。合并糖尿病等慢性病者需积极控制原发病,绝经期女性可考虑局部雌激素软膏改善黏膜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