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炎常见症状包括瘙痒、红肿、异常分泌物、疼痛及皮肤改变。这些症状可能由感染、过敏、激素变化或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
1、瘙痒:
外阴瘙痒是外阴炎最典型的症状,表现为持续或阵发性刺痒感,夜间可能加重。真菌性外阴炎如念珠菌感染引起的瘙痒常伴随白色凝乳状分泌物,而接触性皮炎导致的瘙痒多伴有皮肤发红。瘙痒剧烈时抓挠可能造成皮肤破损,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2、红肿:
外阴皮肤和黏膜充血肿胀是炎症反应的直接表现,急性期可见局部皮肤发亮、温度升高。细菌性外阴炎如链球菌感染可能出现弥漫性红肿,过敏反应则多呈现边界清晰的红斑。严重肿胀可能影响排尿或行走。
3、异常分泌物:
分泌物性状改变具有病因提示意义。念珠菌感染常出现豆腐渣样白带,细菌性阴道病多为灰白色鱼腥味分泌物,滴虫性阴道炎则产生黄绿色泡沫状分泌物。分泌物刺激外阴皮肤可能加重炎症反应。
4、疼痛:
表现为排尿痛、性交痛或日常活动时的灼痛感。急性外阴溃疡、疱疹病毒感染等可引起剧烈疼痛,慢性炎症多表现为隐痛。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和病原体毒性相关,严重者需药物镇痛。
5、皮肤改变:
长期慢性炎症可能导致外阴皮肤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或皲裂。湿疹样改变常见于过敏性疾病,而反复真菌感染可能引发皮肤增厚。部分患者会出现丘疹、水疱等皮损。
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是预防复发的关键措施。建议选择棉质透气内裤,避免使用碱性洗剂冲洗阴道。日常可尝试温水坐浴缓解症状,但需注意水温不超过40℃。饮食上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含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有助于维持菌群平衡。出现持续症状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使用药物冲洗或涂抹。经期需勤换卫生巾,运动后及时清洁汗液,游泳后尽快更换泳衣。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真菌感染风险。
老年人排尿困难最常见病因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尿路感染、膀胱功能障碍、尿道狭窄和神经源性膀胱。
1、良性前列腺增生:
男性老年患者排尿困难的首要病因是前列腺增生。增大的前列腺压迫尿道,导致尿流变细、排尿费力等症状。早期可通过药物控制,严重时需手术解除梗阻。
2、尿路感染: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发生尿路感染,炎症刺激可引起排尿疼痛和困难。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需进行尿培养确诊后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
3、膀胱功能障碍:
老年性膀胱肌力减退或过度活动都会影响排尿。表现为尿频尿急或排尿无力,可通过膀胱训练、盆底肌锻炼等非药物方式改善症状。
4、尿道狭窄:
长期导尿或炎症反复发作可能导致尿道瘢痕性狭窄。典型症状为尿线变细、排尿时间延长,轻度可通过尿道扩张治疗,严重者需手术修复。
5、神经源性膀胱:
糖尿病、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可导致膀胱神经调节异常。表现为尿潴留或尿失禁,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同时配合间歇导尿等排尿管理。
建议老年人群保持每日1500-2000毫升饮水量,避免憋尿和久坐。饮食上限制辛辣刺激食物,适量补充南瓜籽、西红柿等富含锌和番茄红素的食物。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排尿时采取放松体位。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排尿困难应及时就医,完善尿流率、残余尿等检查明确病因。冬季注意保暖避免受凉诱发症状加重,夜间床边放置便器减少起夜跌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