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后遗症主要包括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和慢性肾病。治疗需根据具体症状采取药物、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一种由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的肾小球疾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病机制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导致肾小球炎症和损伤。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引发肾功能减退甚至肾衰竭。
1、肾功能不全:过敏性紫癜肾炎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表现为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治疗上可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如氯沙坦保护肾功能,同时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
2、高血压:肾小球损伤可能导致水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引发高血压。治疗可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利尿剂如氢氯噻嗪。饮食上需限制盐分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克,并增加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
3、慢性肾病:长期炎症可能导致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发展为慢性肾病。治疗需定期监测肾功能,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或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饮食上需限制磷和钾的摄入,避免高磷食物如奶制品、坚果,以及高钾食物如土豆、番茄。
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后遗症需通过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来预防和控制,定期随访和监测肾功能是关键,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