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高烧可通过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补液支持、病因治疗、退热药物等方式治疗。产妇高烧通常由产褥感染、乳腺炎、泌尿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血栓性静脉炎等原因引起。
1、物理降温产妇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优先采用物理降温。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走行部位,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肤。保持房间通风并减少衣物覆盖,同时补充适量温水促进散热。物理降温期间需每半小时复测体温,若持续高热需及时就医。
2、抗生素治疗针对细菌感染引起的高烧需使用抗生素。产褥感染可选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广谱抗生素,乳腺炎常用青霉素类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前需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评估感染程度,用药期间禁止哺乳直至停药后24小时。
3、补液支持高热导致大量出汗易引发脱水,需静脉补充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溶液,每2小时监测尿量及皮肤弹性。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的产妇补液时需控制输液速度,避免加重心脏负荷。
4、病因治疗血栓性静脉炎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乳腺脓肿需穿刺引流。泌尿系统感染应根据尿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上呼吸道感染可配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中成药。病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影响哺乳。
5、退热药物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退热,哺乳期禁用阿司匹林及布洛芬。用药间隔不少于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退热药物仅缓解症状,需同步治疗原发疾病。用药后若出现皮疹或呕吐需立即停药就医。
产妇高烧期间应暂停哺乳,用吸奶器定时排空乳汁预防乳腺淤积。饮食选择小米粥、蒸蛋羹等易消化食物,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保持会阴伤口清洁干燥,产后10天内避免盆浴。体温恢复正常后仍需观察3天,复查血常规确认感染控制情况。出现寒战、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时需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