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伤口护理、疼痛管理、活动恢复、饮食调整和感染预防。护理措施主要有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尽早下床活动、补充高蛋白饮食、观察恶露情况。
1、伤口护理术后需每日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液,使用无菌敷料覆盖。拆线前避免沾水,可遵医嘱使用碘伏消毒。如发现伤口发热疼痛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就医。剖腹产切口愈合通常需要7-10天,期间应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
2、疼痛管理术后48小时内疼痛较明显,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镇痛药物。采用半卧位休息可减轻腹部张力,使用收腹带也有助于缓解疼痛。如出现持续剧烈疼痛或镇痛药无效,需警惕腹腔内出血或感染可能。
3、活动恢复术后6小时可开始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应尝试下床行走。早期活动能预防肠粘连和静脉血栓,但需避免突然起身或过度弯腰。出院后2周内以散步为主,6周内禁止盆浴、游泳及性生活。
4、饮食调整术后6小时可饮少量温水,排气后从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食。宜选择鸡蛋羹、鲫鱼汤等高蛋白食物,搭配菠菜、胡萝卜等富含维生素的蔬菜。避免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忌食辛辣刺激及生冷食品。
5、感染预防监测体温变化,定期更换卫生巾并保持会阴清洁。恶露量突然增多或出现臭味需警惕感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洛分散片等抗生素。哺乳前后需清洁双手,乳房出现红肿热痛应及时处理。
剖腹产术后应保证充足休息,保持愉悦心情有助于恢复。建议穿着宽松棉质衣物,睡眠时采取侧卧位减轻腹部压力。每日进行深呼吸练习和下肢按摩,预防肺部感染和血栓形成。注意补充水分和膳食纤维,预防便秘发生。如出现发热超过38度、伤口裂开或大量阴道出血等异常情况,须立即返院就诊。产后42天需按时进行复查,评估子宫复旧及切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