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可通过内镜下止血、药物治疗、介入治疗、输血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消化道出血通常由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肿瘤、血管畸形等原因引起。
1、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止血是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适用于活动性出血或可见血管残端的患者。常用技术包括注射肾上腺素、电凝止血、钛夹夹闭等。内镜治疗能直接观察出血部位并精准止血,对消化性溃疡、贲门黏膜撕裂等效果显著。术后需禁食并监测生命体征,避免过早进食导致再出血。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可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面愈合。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适用于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止血药物如血凝酶、氨甲环酸可辅助治疗。用药需严格遵医嘱,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头痛、腹泻等。
3、介入治疗对于内镜治疗失败或大出血患者,可采用血管介入栓塞术。通过导管选择性栓塞出血动脉,尤其适用于Dieulafoy病变、血管畸形等。介入治疗创伤小但存在异位栓塞风险,术后需卧床制动并监测下肢血液循环。
4、输血支持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休克患者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组织氧供。大量出血时需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纠正凝血功能障碍。输血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警惕输血反应,如发热、过敏等。
5、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出血需外科手术,包括溃疡缝合、胃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等。手术适应证包括穿孔、幽门梗阻、恶性肿瘤等。术后需胃肠减压、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
消化道出血患者急性期应绝对卧床,禁食至出血停止后24小时。恢复期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逐步过渡到低纤维软食。避免辛辣刺激、过热食物及阿司匹林等损伤黏膜药物。保持大便通畅,观察粪便颜色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和内镜。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合并肝硬化患者需限制蛋白质摄入,监测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