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做CT一般能看出来,但发病早期可能无法显示。脑梗死的CT表现主要有低密度病灶、脑沟消失、脑水肿、占位效应、基底节区高密度影等。
CT检查是诊断脑梗死的常用影像学手段,但存在时间窗限制。发病24小时内,由于缺血区尚未形成明显结构改变,CT可能显示正常或仅有轻微灰白质分界模糊。此时需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必要时进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随着病情进展,梗死区域逐渐出现低密度改变,血管源性水肿导致脑沟变浅,大面积梗死可引发中线移位等占位效应。
部分特殊类型脑梗死在CT上有特征性表现。基底节区小灶性脑梗死可能呈现点状高密度影,与穿支动脉闭塞相关。后循环梗死因颅骨伪影干扰,CT检出率低于前循环。出血性脑梗死会在低密度背景上出现斑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对于临床高度怀疑但CT阴性的病例,需考虑后颅窝病变或微小梗死可能。
脑梗患者除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外,需严格控制血压血糖,戒烟限酒,保持低盐低脂饮食。康复期应遵医嘱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定期复查血脂和颈动脉超声。出现言语障碍或肢体无力加重时须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溶栓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