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断裂属于轻微骨折的一种,通常指骨皮质部分断裂但未完全断开的情况。轻微骨折主要包括骨裂、青枝骨折、压缩性骨折等类型,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恢复。
骨质断裂常见于外力直接撞击或跌倒时肢体扭转,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和轻度活动受限,但无畸形或异常活动。X线检查可见骨皮质连续性中断但无明显移位,周围软组织损伤较轻。这类损伤通常采用石膏或支具固定4-6周,配合镇痛药物和康复锻炼即可愈合,预后良好。
当骨质断裂伴随神经血管损伤、开放性伤口或发生在承重骨时,可能发展为严重骨折。例如椎体压缩超过三分之一、关节面受累或出现粉碎性骨折等情况,需考虑手术干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若发生髋部骨质断裂,即使移位不明显也可能需要内固定治疗。
骨折后应避免患肢负重,定期复查X线观察愈合情况。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可适量食用牛奶、豆制品和深海鱼。康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功能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若固定期间出现疼痛加剧、肢体麻木或皮肤发绀,需立即就医排查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