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症状,但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发热通常与疾病活动度、感染或并发症有关。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发热可能由肠道炎症加重、继发感染、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药物反应等因素引起。
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可能出现低热,体温多在38摄氏度以下,与肠道黏膜广泛炎症反应相关。炎症因子释放入血可刺激体温调节中枢,此时发热往往伴随腹痛加重、排便次数增多。疾病稳定期患者通常无发热表现,若出现需警惕感染可能。
部分中重度患者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多提示存在严重并发症。如中毒性巨结肠时肠道细菌毒素入血,或肠穿孔导致腹腔感染,都可能引发寒战高热。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若出现持续发热,需考虑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机会性感染。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出现发热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粪便培养等。治疗需针对病因,活动期患者可调整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剂量,合并感染者需用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日常需注意记录体温变化,保持肛周清洁,选择低渣高蛋白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加重肠道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