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骨折手术方法主要有闭合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弹性髓内钉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等。儿童骨折通常由外伤、运动损伤、骨质疏松等因素引起,需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一、闭合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适用于简单骨折且骨折端对位良好的情况。手术通过X线引导下手法复位,再经皮置入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该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但对复杂骨折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不适用。术后需配合石膏外固定保护,定期复查评估骨痂生长情况。
二、切开复位内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多用于关节内骨折、粉碎性骨折等复杂类型。手术需切开软组织暴露骨折端,直视下解剖复位后采用接骨板、髓内钉等固定。该方法复位精确度高,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感染风险增加等缺点。术后需严格监测切口愈合情况,早期进行康复训练。
三、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支架适用于开放性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病例。通过体外支架连接穿透骨骼的固定针,实现骨折稳定。该技术便于创面护理,可动态调整固定强度,但存在针道感染、关节僵硬等并发症风险。需每日消毒针道,逐步增加患肢负重训练。
四、弹性髓内钉固定弹性髓内钉特别适合长骨骨干骨折的儿童患者。通过髓腔内植入弹性钛钉,利用三点固定原理维持骨折稳定。该技术保留骨折端微动促进愈合,不影响骨骺生长,但可能出现钉尾激惹症状。术后无须外固定,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五、经皮克氏针固定经皮克氏针固定常用于肱骨髁上骨折等靠近关节的骨折。在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入多根克氏针交叉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的优势。需注意避免损伤骨骺和神经血管,术后4-6周拔除克氏针。早期需限制关节活动,后期逐步加强康复训练。
儿童骨折术后护理需重点关注疼痛管理、伤口护理和功能康复。饮食应保证充足钙质和维生素D摄入,如牛奶、鱼类、豆制品等。康复训练需在专业指导下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二次损伤。定期复查X线评估愈合进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肢体活动度、皮肤感觉等变化,配合医生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