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分级标准依据收缩压和舒张压数值分为正常高值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长期未控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脏损害等并发症。高血压的危害主要涉及靶器官损伤、动脉硬化加速、代谢紊乱等问题。
1、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属于正常高值血压,此时血管已存在潜在损伤风险。这类人群需加强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低盐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等措施,避免进展为临床高血压。
2、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定义为1级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开始出现异常。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头痛、眩晕等症状,但多数无明显不适。此阶段可通过非药物手段控制,必要时联合氢氯噻嗪、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
3、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属于2级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增加。典型表现包括视物模糊、胸闷气促等,可能伴随左心室肥厚、微量蛋白尿等靶器官损害。通常需要联合使用缬沙坦、美托洛尔等两种以上降压药。
4、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110毫米汞柱为3级高血压,属于急危重症范畴。患者易发生高血压脑病、急性心力衰竭等危急情况,可能出现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进行静脉降压治疗,常用硝普钠、乌拉地尔等药物。
5、高血压危象当血压突然超过220/140毫米汞柱时属于高血压危象,可能引发脑出血、主动脉夹层等致命并发症。典型表现为剧烈头痛、抽搐、昏迷等,需在重症监护室进行血压监控和靶器官保护治疗。
高血压患者日常需保持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定期监测晨起静息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能升高血压的药物。建议每3-6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颈动脉超声等靶器官评估项目,早期发现血管病变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