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直接接触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染。呼吸道飞沫传播是最常见的途径,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通过飞沫进入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可能感染。直接接触传播是指通过接触患儿的口腔分泌物、疱疹液或污染的玩具、餐具等物品,病毒经手传播到口腔或鼻腔黏膜。粪口途径则是通过接触被患儿粪便污染的物品或食物,病毒进入消化道后引发感染。
1、呼吸道飞沫传播:疱疹性咽峡炎病毒存在于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当患儿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随飞沫扩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这些含有病毒的飞沫后,病毒会附着在呼吸道黏膜上,引发感染。预防措施包括避免与患儿近距离接触,尤其是在患儿有咳嗽或打喷嚏症状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佩戴口罩。
2、直接接触传播:患儿的口腔分泌物、疱疹液中含有大量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患儿的唾液、鼻涕或疱疹液,病毒可能经手传播到口腔或鼻腔黏膜。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预防措施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儿或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避免与患儿共用餐具、水杯等个人物品,定期清洁和消毒玩具及家居用品。
3、粪口途径传播:疱疹性咽峡炎病毒可能存在于患儿的粪便中,通过接触被粪便污染的物品或食物,病毒进入消化道后引发感染。这种传播途径在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更为常见。预防措施包括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或饮用未经消毒的水,勤洗手,尤其是在如厕后或处理食物前,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厕所及周围环境。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途径多样,预防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链。家长应加强对患儿的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避免与患儿密切接触,同时提高易感者的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通过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病率,保障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