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通常采用抗病毒药物、解热镇痛药及局部对症治疗药物。常用药物包括阿昔洛韦、布洛芬混悬液、开喉剑喷雾剂等。
1、抗病毒药物: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阿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适用于病情较重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与其他肾毒性药物联用。
2、解热镇痛药:
患儿常伴有高热症状,布洛芬混悬液能有效缓解发热和咽痛。该药物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时需注意给药间隔时间,避免空腹服用。体温超过38.5℃时建议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3、局部喷雾剂:
开喉剑喷雾剂含中药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咽部疱疹处,具有消炎止痛功效。使用前需清洁口腔,喷雾后半小时内避免进食饮水。该制剂能缓解患儿进食困难症状,促进溃疡面愈合。
4、口腔含漱液: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可减少口腔细菌感染风险,保持口腔清洁。使用时需稀释后含漱,尤其适合学龄期儿童。该溶液能预防疱疹破溃后继发感染,但需注意避免吞咽。
5、免疫调节剂:
匹多莫德等免疫增强剂可用于反复发作的患儿。这类药物通过调节免疫功能缩短病程,但需连续使用2-3周见效。使用期间应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抗生素。
患儿发病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用生理盐水漱口3-4次。饮食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酸性或坚硬食物刺激溃疡面。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拒食、嗜睡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恢复期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制剂,促进黏膜修复。居家隔离至症状完全消失后一周,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