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副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关节痛、腹痛和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血管炎性疾病,严重时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后果。其病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治疗需根据病情轻重采取药物、饮食调理及生活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过敏性紫癜可能与遗传易感性有关。家族中有类似病史的人群患病风险较高。遗传因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对某些刺激反应过度,从而引发血管炎症。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体检,关注免疫系统健康。
2、环境因素
感染(如链球菌感染)、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外部因素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感染是常见的诱因,尤其是儿童患者。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如某些药物或食物,是预防的关键。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减少感染风险。
3、免疫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紊乱是过敏性紫癜的核心机制。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血管壁,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紫癜等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是治疗的重要方向,可通过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病情。
4、肾脏损害
过敏性紫癜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是肾脏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甚至肾功能衰竭。早期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定期尿常规检查可帮助监测肾脏功能。对于已出现肾脏损害的患者,需积极治疗,必要时进行透析或肾移植。
5、消化道出血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表现为腹痛、黑便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治疗需及时止血,必要时进行内镜治疗或手术干预。饮食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6、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及抗组胺药。对于肾脏损害严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贝那普利)保护肾功能。饮食上,建议低盐、低蛋白饮食,避免过敏原食物。生活方式上,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过敏性紫癜的严重后果不容忽视,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通过药物、饮食及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