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前需重点关注孕前检查、营养补充、疫苗接种、生活方式调整及基础疾病管理。主要有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叶酸等营养素补充、风疹等疫苗预防接种、戒烟戒酒等习惯改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
1、孕前检查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包括妇科检查、传染病筛查、遗传病风险评估等项目。女性需进行子宫附件超声、TORCH筛查、甲状腺功能检测,男性建议完成精液常规分析。双方均应排查地中海贫血、乙肝等传染性疾病,必要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查时间建议在计划受孕前3-6个月,发现问题可及时干预。
2、营养补充备孕期每日需补充400-800微克叶酸,持续至孕后3个月,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同时注意铁、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储备,多摄入深绿色蔬菜、动物肝脏、奶制品等。体重指数异常者需提前调整至18.5-23.9正常范围,肥胖可能增加妊娠糖尿病风险,消瘦可能影响卵子质量。
3、疫苗接种建议提前接种风疹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风疹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畸形,接种后需避孕1-3个月。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前应评估肝功能,必要时抗病毒治疗。新冠流行期间需完成基础免疫接种,降低孕期重症风险。
4、生活方式夫妻双方需戒除烟酒至少3个月,烟草中尼古丁会降低卵子活性,酒精可能引起胎儿酒精综合征。避免接触放射线、农药、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减少染发剂、指甲油等化学制品使用。保持规律作息,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氧活动。
5、疾病管理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需孕前专科评估,调整至稳定状态。癫痫患者需更换致畸风险低的抗癫痫药物,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需病情缓解半年以上。口腔疾病应在孕前完成治疗,孕期牙龈炎可能增加早产概率。精神类药物使用需咨询医生逐步调整剂量。
备孕期间建议建立健康档案记录月经周期、基础体温等数据,避免接触宠物粪便以防弓形虫感染。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控制咖啡因摄入量不超过200毫克。保持平和心态,过度焦虑可能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若超过1年未自然受孕,建议夫妻双方共同就诊生殖医学科排查不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