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机可通过调整呼吸、服用药物、按压穴位、佩戴眼罩、保持头部固定等方法缓解。晕机通常由前庭功能紊乱、视觉刺激、缺氧、心理紧张、胃肠不适等因素引起。
1、调整呼吸深呼吸能帮助稳定自主神经功能,减少前庭系统敏感性。建议用鼻子缓慢吸气4秒,屏息2秒,再用嘴呼气6秒,重复进行可降低晕机概率。避免过度换气导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可能加重眩晕感。飞行中每隔半小时可练习几分钟。
2、服用药物茶苯海明片、地芬尼多片、盐酸苯环壬酯片等前庭抑制剂能阻断前庭神经传导,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可能引起口干嗜睡,长途飞行前1小时服用效果较好。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咨询医师,不可自行用药。
3、按压穴位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上三横指处,持续按压能调节胃肠功能;风池穴在枕骨下凹陷处,按压可改善脑部供血。每个穴位用拇指按压1分钟,交替进行3-5次。穴位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减轻恶心呕吐症状,适合药物禁忌者。
4、佩戴眼罩视觉与前庭信号冲突是诱因之一,遮光眼罩可消除窗外景物移动带来的错觉。选择立体成型眼罩完全遮蔽光线,配合颈部靠枕减少头部晃动。黑暗环境能让大脑重新校准空间定位,尤其适合起飞降落阶段使用。
5、保持头部固定将头部紧贴座椅靠枕,用U型枕支撑颈部,避免左右摆动刺激前庭器官。选择机翼附近座位可减少颠簸,飞行中尽量减少头部转动。头部稳定能降低半规管内淋巴液晃动,从物理层面缓解运动信号错乱。
飞行前24小时应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空腹或过饱饮食,高脂食物可能加重胃肠负担。选择靠窗座位注视远处地平线有助于保持方向感,咀嚼口香糖能通过三叉神经刺激缓解耳压。反复晕机者需进行前庭功能训练,如原地旋转、平衡垫练习等可增强耐受性。症状持续不缓解需排查梅尼埃病、耳石症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