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骨颈骨折的高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骨质疏松、外伤暴力、运动损伤、年龄增长及慢性疾病影响,高风险人群为老年人、绝经后女性、运动员、骨质疏松患者及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
1、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导致骨密度降低,骨骼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桡骨颈作为上肢承重部位,在骨质疏松患者中更易发生骨折。治疗需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并加强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
2、外伤暴力:直接暴力撞击或跌倒时手掌撑地,外力经腕部传导至桡骨近端,容易造成桡骨颈骨折。此类损伤常见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意外事件,需通过X线或CT明确骨折程度,严重者需手术复位内固定。
3、运动损伤:篮球、滑雪等运动中摔倒时手臂伸展支撑,或举重时上肢过度负荷,均可能导致桡骨颈应力性骨折。运动员应做好防护训练,发生骨折后需立即停止运动,采用石膏固定或弹性绷带制动。
4、年龄增长:50岁以上人群骨量逐年流失,肌肉协调性下降,跌倒风险增高。老年人桡骨颈骨折常合并桡神经损伤,表现为手腕下垂,需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评估,必要时行神经松解术。
5、慢性疾病影响: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病会加速骨质破坏,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也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这类患者需定期监测骨密度,骨折后优先选择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减少创伤。
预防桡骨颈骨折需从日常生活着手,中老年人每日应保证800-1000毫克钙摄入,通过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补充;绝经后女性建议每年进行骨密度筛查;运动前充分热身,佩戴护腕等防护装备;居家环境减少地面障碍物,浴室铺设防滑垫。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长期服药者定期评估药物对骨骼的影响。骨折康复期可进行握力球训练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但需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