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肿瘤综合科
胃肠间质瘤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伊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发挥作用。伊马替尼是首选药物,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舒尼替尼用于伊马替尼耐药或无法耐受的患者;瑞戈非尼则用于前两种药物无效的晚期患者。
1、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KIT和PDGFRA基因突变驱动的肿瘤细胞增殖,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常见剂量为每日400毫克,可根据病情调整至600毫克或800毫克。常见副作用包括水肿、恶心、皮疹等,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2、舒尼替尼是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适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患者。它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增殖发挥作用,推荐剂量为每日50毫克,连续服用4周后停药2周。常见副作用包括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疲劳等,需密切监测血压和心脏功能。
3、瑞戈非尼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用于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治疗无效的晚期患者。它通过抑制多种激酶活性阻断肿瘤生长,推荐剂量为每日160毫克,连续服用3周后停药1周。常见副作用包括肝毒性、高血压、腹泻等,需定期检查肝功能和血压。
胃肠间质瘤的靶向治疗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并严格遵循医嘱调整剂量和监测副作用。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患者应定期复查并与医生保持沟通,确保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