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常见的病因主要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淤积性肝病、遗传代谢性疾病等。
1、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时,病毒持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反复受损,肝脏逐渐出现纤维化并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同时配合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水飞蓟宾等。
2、酒精性肝病长期大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最终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常见腹胀、肝区疼痛、蜘蛛痣等表现。治疗关键在于严格戒酒,辅以营养支持如补充维生素B族,必要时使用美他多辛等药物改善酒精代谢。
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肥胖、糖尿病等代谢异常引起的脂肪在肝脏过度沉积,可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而发展为肝硬化。患者多伴有中心性肥胖、胰岛素抵抗。治疗需控制体重、改善代谢,使用二甲双胍等药物调节血糖,维生素E可能有助于改善肝纤维化。
4、胆汁淤积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疾病导致胆汁排泄障碍,长期胆汁淤积可引发肝硬化。患者常有皮肤瘙痒、黄疸、脂肪泻等症状。治疗需使用熊去氧胆酸促进胆汁排泄,严重者可能需肝移植。
5、遗传代谢性疾病血色病、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性疾病因铁、铜等金属代谢异常,沉积在肝脏导致损伤。患者可能有家族史,伴随皮肤色素沉着、神经系统症状等。治疗需针对病因使用去铁胺、青霉胺等金属螯合剂,并限制相关金属摄入。
肝硬化患者日常需严格戒酒,避免使用损伤肝脏的药物,保证优质蛋白摄入但控制动物脂肪,适量补充维生素。建议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蒸蛋,避免坚硬粗糙食物。定期监测肝功能、腹部超声等检查,出现腹水、呕血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适度活动如散步有助于改善代谢,但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和良好心态对疾病管理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