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急疹后持续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水分、服用益生菌、观察体温变化、及时就医等方式缓解。腹泻通常由病毒感染、肠道菌群紊乱、消化功能未恢复、继发乳糖不耐受、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暂停添加新辅食,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选择易消化的米汤、焦米粥等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喂养。母乳喂养可继续,奶粉喂养可暂时改用低乳糖配方。避免生冷刺激性食物加重肠道负担。
2、补充水分:
每次排便后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观察小便量及精神状态,若4小时无排尿需警惕脱水。可自制淡糖盐水500ml温水加1.75g盐和10g糖,分次喂服。拒绝饮水的婴儿可用滴管缓慢喂入。
3、服用益生菌:
选择双歧杆菌、酪酸梭菌等儿童专用益生菌,帮助重建肠道微生态平衡。注意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避免高温水冲调。持续使用5-7天,待大便性状改善后逐渐减量。
4、观察体温变化:
每日测量体温3次,若出现反复发热超过38.5℃需警惕继发感染。记录大便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血便、黏液便或呕吐加剧提示病情变化。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
5、及时就医:
腹泻超过7天或每日水样便超过8次应立即就诊。出现嗜睡、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等脱水表现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建议进行便常规、轮状病毒检测等,必要时使用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等药物。
患病期间保持居室通风,餐具每日煮沸消毒。恢复期逐渐增加苹果泥、胡萝卜泥等富含果胶的食物。避免长时间空腹,可尝试少量发酵乳制品调节菌群。注意观察体重变化,每周测量记录生长曲线。若伴随反复湿疹或便血,需排查食物过敏因素。护理者接触患儿前后需规范洗手,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