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术后腹泻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补充益生菌、控制抗生素使用、排查感染因素及药物干预等方式缓解。通常与肠道菌群紊乱、抗生素副作用、术后感染或消化功能未恢复有关。
1、调整饮食结构:
术后早期需选择低纤维、低脂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随着肠道功能恢复,逐步过渡到清淡易消化的软食,少食多餐。腹泻期间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饮用口服补液盐。
2、补充益生菌:
手术和抗生素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可选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微生态制剂。这类药物能竞争性抑制致病菌生长,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腹泻症状。需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
3、控制抗生素使用:
治疗性抗生素可能引发伪膜性肠炎等并发症。若腹泻伴随发热、腹痛加重或血便,需及时检查粪便常规和难辨梭菌毒素,必要时调整抗生素方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24小时。
4、排查感染因素:
持续腹泻需排除腹腔脓肿、肠瘘等术后并发症。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腹部超声等检查,观察是否出现体温升高、切口渗液、腹膜刺激征等表现。严重感染需行腹腔引流或二次手术。
5、药物干预:
对于非感染性腹泻,可短期使用蒙脱石散吸附毒素,洛哌丁胺减缓肠蠕动。但肠梗阻或感染性腹泻禁用止泻药。合并肠道炎症时可考虑美沙拉嗪,胆汁酸吸收不良者可用考来烯胺。
术后腹泻期间应保持肛门清洁,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氧化锌软膏。每日记录排便次数和性状,监测脱水体征如尿量减少、皮肤弹性下降等。恢复期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避免腹部受凉,2周内禁止剧烈运动。若腹泻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体重明显下降、黏液血便等情况,需及时复诊排查慢性腹泻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