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膜性房颤是指由心脏瓣膜病变引发的心房颤动,属于器质性心脏病导致的房颤类型,常见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反流等瓣膜疾病患者。
1、病因机制瓣膜性房颤的核心病因是心脏瓣膜结构异常。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二尖瓣狭窄可导致左心房压力负荷增加,继而引发心房肌纤维化;二尖瓣反流则会造成左心房容积负荷过重,两者均可改变心房电生理特性。其他如主动脉瓣病变也可能通过心室功能异常间接诱发房颤。
2、病理特征此类房颤伴有明显的瓣膜解剖学改变,超声心动图可见瓣膜增厚、钙化或活动受限。与孤立性房颤不同,瓣膜性房颤患者心房扩大更显著,血栓形成风险更高,心电图除房颤波外常合并心室肥厚等继发改变。
3、临床表现患者除心悸、乏力等房颤典型症状外,多伴有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瓣膜病表现。听诊可闻及特征性心脏杂音,晚期可能出现下肢水肿等右心衰竭体征。
4、诊断标准需同时满足房颤心电图特征和瓣膜病影像学证据。经胸超声心动图是确诊关键,可评估瓣膜狭窄程度、反流等级及心房大小。经食道超声对左心耳血栓检测更具优势。
5、治疗原则需兼顾房颤和原发瓣膜病的治疗。抗凝治疗首选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此类患者中证据有限。中重度瓣膜病变应考虑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术后部分患者房颤可能自行转复。
瓣膜性房颤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以减轻心脏负荷,避免剧烈运动诱发心力衰竭。定期监测INR值对服用华法林者至关重要,同时需关注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建议每3-6个月复查心脏超声评估病情进展,出现气短加重或咯血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