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的百日通常指该疾病咳嗽症状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但并非严格限定为一百天。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典型病程可分为卡他期、痉咳期和恢复期三个阶段。
1、病程阶段百日咳的临床进程具有明显分期特征。卡他期持续约1-2周,表现为普通感冒症状。痉咳期持续2-6周,出现特征性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回声。恢复期咳嗽逐渐减轻,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整个病程可能超过百日,但现代医学干预可显著缩短病程。
2、命名来源百日咳的病名源于中医古籍记载,幼科发挥等医书将其描述为顿咳、鹭鸶咳,后因其病程迁延的特点得名百日咳。西医命名pertussis源自拉丁语,意为剧烈咳嗽。百日并非精确时间概念,而是强调该病咳嗽症状的顽固性和长期性特征。
3、现代病程在未治疗情况下,典型百日咳自然病程可达10-12周。但早期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将传染期缩短至5-7天,全程病程可能控制在4-8周。疫苗接种者的病程通常更短,症状更轻微。新生儿和未接种疫苗者可能出现超百日病程。
4、鉴别诊断持续性咳嗽需与支原体肺炎、结核感染、咳嗽变异性哮喘等疾病鉴别。百日咳的特征性表现包括咳嗽后呕吐、夜间加重、无发热的痉挛性咳嗽等。实验室确诊需进行鼻咽拭子PCR检测或血清学检查。
5、预防管理接种百白破疫苗是预防关键,我国免疫程序为3、4、5月龄基础免疫,18-24月龄加强免疫。密切接触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应隔离至抗菌治疗5天后或痉咳开始后3周,保持室内湿度,避免刺激性因素诱发咳嗽。
百日咳患者应注意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采用少量多餐方式进食以减少呕吐风险。居室应保持空气流通但避免直接吹风,使用加湿器维持适宜湿度。咳嗽发作时可采取坐位前倾姿势,婴幼儿需特别注意防止窒息。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冷空气刺激,逐步恢复日常活动。若出现呼吸暂停、紫绀或喂养困难等危险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