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肌张力高低可通过观察肢体活动度、姿势异常、反射反应及触诊肌肉硬度等表现判断,主要评估方式有被动运动测试、主动运动观察、反射检查及临床分级量表。
1、被动运动测试家长可轻柔活动宝宝四肢关节,肌张力增高时会出现阻力感或关节活动受限,肌张力低下则表现为关节过度松弛、活动范围异常增大。
2、姿势观察肌张力高的宝宝常呈现上肢内收握拳、下肢交叉僵硬等异常姿势,肌张力低下则表现为蛙式卧位、W型坐姿等支撑无力表现。
3、原始反射检查拥抱反射、握持反射等原始反射的强度与消失时间,肌张力异常时反射会过度亢进或延迟消失,需由儿科医生专业评估。
4、肌肉触诊用手指轻压宝宝肌肉群,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硬度增加呈橡皮样感,低下时则松软如棉絮,触诊需在宝宝放松状态下进行。
发现肌张力异常应及时至儿童康复科就诊,避免自行干预,日常可记录宝宝动作发育里程碑供医生参考,喂养时注意体位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