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可能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吸入性损伤、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引起,肺炎可通过抗感染治疗、氧疗、止咳化痰、营养支持、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
1、细菌感染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侵入肺部可能导致肺炎,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咳黄痰等症状。细菌性肺炎需要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分散片、左氧氟沙星片等。患者需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
2、病毒感染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可能引发病毒性肺炎,常见症状包括高热、肌肉酸痛、干咳等。临床常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颗粒等抗病毒药物,重症患者可能需要静脉用更昔洛韦注射液。病毒性肺炎具有传染性,患者需做好隔离防护。
3、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低热等症状。首选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克拉霉素片进行治疗,疗程通常需要2-3周。支原体肺炎易在集体场所传播,患者应避免到人群密集处活动。
4、吸入性损伤误吸胃内容物、有毒气体等可能导致化学性肺炎,常见症状为突发呼吸困难、胸痛。治疗需立即清除呼吸道异物,使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液减轻炎症反应,配合氨溴索注射液促进排痰。长期卧床者需抬高床头预防误吸。
5、免疫功能低下艾滋病、肿瘤化疗等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易发生真菌性肺炎,表现为持续低热、咳白色粘痰。临床常用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伏立康唑片等抗真菌药物,严重者需静脉用药4-6周。这类患者应定期监测免疫功能,避免接触鸽粪等真菌污染源。
肺炎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2-3次,湿度维持在50%左右有助于痰液排出。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蒸蛋羹、蔬菜粥等,少量多餐保证营养摄入。恢复期可进行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锻炼肺功能,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出现呼吸急促、意识改变等危重症状时须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