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瘤对肾脏的影响主要包括肾功能损害、电解质紊乱和尿量异常。骨髓瘤可能通过轻链蛋白沉积、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肾小管损伤和淀粉样变性等机制影响肾脏。
1、轻链蛋白沉积骨髓瘤细胞过度分泌轻链蛋白,这些蛋白通过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沉积,形成管型堵塞肾小管。轻链蛋白还可能直接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肾功能减退。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水肿和血肌酐升高。治疗需控制原发病,必要时进行血浆置换或血液透析。
2、高钙血症骨髓瘤导致骨质破坏释放大量钙离子,超过肾脏排泄能力时引起高钙血症。血钙升高可导致肾小管浓缩功能障碍,出现多尿、烦渴。长期高钙血症可能引起肾钙质沉积和间质性肾炎。治疗包括水化、利尿和使用降钙药物如唑来膦酸注射液。
3、高尿酸血症肿瘤细胞快速增殖和分解代谢增加尿酸生成,化疗后肿瘤溶解进一步加重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在肾小管可导致急性尿酸性肾病,表现为少尿和血肌酐快速上升。预防性使用别嘌醇片或非布司他片可降低尿酸水平,严重时需碱化尿液。
4、肾小管损伤轻链蛋白毒性、高钙和高尿酸环境均可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导致范可尼综合征。患者出现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和低钾血症等近端肾小管功能障碍表现。治疗需纠正电解质紊乱,使用碳酸氢钠片碱化尿液,严重时需肾脏替代治疗。
5、淀粉样变性轻链蛋白异常折叠形成淀粉样物质沉积在肾小球和血管壁,导致肾病综合征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顽固性水肿。治疗以控制浆细胞克隆为主,可尝试硼替佐米注射液等靶向药物。
骨髓瘤肾病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控制在0.6-0.8克/公斤体重,以优质蛋白为主。保持每日尿量2000毫升以上,限制高嘌呤和高钙食物。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和尿常规,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出现少尿、水肿或血肌酐快速上升需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