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以及牛磺酸等活性物质。
1、蛋白质:海味中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其氨基酸组成与人体需求接近,消化吸收率较高。以鱼类为例,每100克可提供15-20克蛋白质,且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部分海产品如干贝、海参的蛋白质含量超过50%,是素食者补充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海产蛋白质中精氨酸、赖氨酸含量突出,有助于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
2、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类富含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这些脂肪酸具有调节血脂、抗炎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对婴幼儿脑神经发育尤为重要。贝类则含有较多的磷脂型不饱和脂肪酸,其生物利用度优于陆生动物脂肪。部分海藻类还能提供γ-亚麻酸等稀有脂肪酸。
3、矿物质:海产品是碘、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天然来源。每100克海带含碘约240微克,可满足成人每日需求。牡蛎的锌含量达到71毫克/100克,居常见食物之首。虾蟹类富含钙、磷、镁等骨骼健康所需矿物质,其矿物质多以有机形态存在,生物活性较高。部分深海鱼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具有抗氧化作用。
4、维生素:海味中维生素D和B族维生素含量突出。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3,每100克鳕鱼肝油含维生素D可达250微克。贝类含有较多维生素B12,适合贫血人群食用。部分海藻如紫菜富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海产品中的维生素多以结合态存在,烹饪损失率低于蔬菜水果。
5、活性物质:海产品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如甲壳类动物中的壳聚糖具有调节免疫作用,海参中的海参皂苷有抗肿瘤活性,藻类中的岩藻黄素能帮助控制体重。贝类富含的牛磺酸可促进婴幼儿视网膜发育,部分深海鱼含有的虾青素是强效抗氧化剂。这些物质在传统水产加工过程中往往能得到较好保留。
建议日常适量食用新鲜海产品,每周摄入300-500克为宜,优先选择清蒸、煮汤等低温烹饪方式。对海鲜过敏者应避免食用,高尿酸血症人群需控制带壳类海产摄入。购买时注意观察产品色泽和气味,避免变质海味。特殊人群如孕妇选择海产品时,应避开高汞风险的旗鱼、鲨鱼等大型肉食性鱼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