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可能由便秘、腹泻、分娩损伤、炎症性肠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温水坐浴、局部用药、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
1、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导致肛管皮肤撕裂,表现为排便疼痛和便血。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可遵医嘱使用硝酸甘油软膏、利多卡因凝胶、地奥司明片缓解症状。
2、腹泻频繁排便刺激肛周黏膜造成机械性损伤,伴随肛门灼热感。需治疗原发肠道疾病,补充电解质溶液,可选用复方角菜酸酯栓、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云南白药痔疮膏保护创面。
3、分娩损伤生产时盆底肌过度牵拉导致肛管裂伤,常见产后女性。采用温水坐浴促进愈合,必要时使用红霉素软膏预防感染,疼痛明显时可短期应用布洛芬缓释胶囊。
4、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等疾病引发肛管溃疡,伴有腹泻和体重下降。需控制原发病活动期,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泼尼松片等药物,严重者需行肛裂切除术。
日常保持肛门清洁干燥,避免久坐久蹲,每日饮水超过1500毫升,适量食用火龙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