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主要区别在于梗死灶的血液供应状态、病理特征及常见发生部位,主要有血管阻塞类型、组织外观、发生机制、基础疾病四方面差异。
1. 血管阻塞类型贫血性梗死由动脉完全阻塞导致,如血栓或栓塞;出血性梗死多为静脉回流受阻或动脉不完全阻塞,常见于双重血供器官。
2. 组织外观贫血性梗死灶呈灰白色楔形,质地干燥;出血性梗死因血液外渗呈暗红色,边界湿润且伴有淤斑。
3. 发生机制贫血性梗死因缺血导致凝固性坏死;出血性梗死因淤血后血管破裂,红细胞渗入坏死组织。
4. 基础疾病贫血性梗死多见于心肾脾等终末动脉供血器官;出血性梗死好发于肺肠等双重血供或疏松组织。
两类梗死均需根据原发病进行治疗,出血性梗死患者需特别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需介入或手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