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面部突发性剧痛,疼痛特点有单侧性、电击样、阵发性发作,常由咀嚼或触碰面部触发。典型症状包括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分支区域、发作间期无不适、疼痛持续数秒至两分钟。三叉神经痛可分为典型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与血管压迫神经有关,后者可能由肿瘤或多发性硬化导致。
1、单侧剧痛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单侧面部,以上颌支或下颌支分布区最常见。疼痛呈刀割样或电击样,强度可达难以忍受的程度。发作时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肌肉抽搐,称为痛性抽搐。疼痛通常不跨越中线,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双侧交替发作。
2、触发点现象约半数患者存在扳机点,轻微触碰面部特定区域即可诱发疼痛,常见于口周、鼻翼或牙龈。日常动作如刷牙、洗脸、说话、进食均可成为诱因。部分患者因恐惧发作而减少进食,可能导致体重下降。冷风刺激也是常见诱发因素之一。
3、间歇性发作疼痛发作具有突发突止的特点,每次持续数秒至两分钟,发作间期完全正常。随着病程进展,发作频率可能增加,但始终保留间歇性特征。夜间发作较少,这点可与牙源性疼痛鉴别。部分患者存在无痛缓解期,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4、局限分布疼痛严格沿三叉神经分支分布,第二支上颌神经和第三支下颌神经受累更常见。第一支眼神经区域疼痛需警惕继发性病因。疼痛范围不会扩散至颈部或枕部,此特点有助于与偏头痛或颈源性头痛鉴别。典型病例疼痛边界清晰如地图样分布。
5、继发表现长期发作可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患者常因恐惧疼痛而减少社交活动。面部皮肤可能因反复揉搓出现粗糙或色素沉着。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可能伴随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等神经系统体征,需通过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
三叉神经痛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冷风直吹面部。饮食选择软质食物,小口进食减少咀嚼动作。发作期可用温毛巾敷面缓解肌肉紧张,但禁止自行按压扳机点。建议记录疼痛发作时间与诱因,就诊时向神经科医生详细描述症状特征。确诊后需遵医嘱规范用药,卡马西平等药物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继发性病例应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顽固性疼痛可考虑显微血管减压术等外科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