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出现咳嗽吐血需立即就医,可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止血治疗、吸氧支持、外科手术干预、营养支持等方式处理。肺结核咳血通常由结核杆菌破坏肺血管、合并支气管扩张、继发肺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空洞型肺结核病灶侵蚀等因素引起。
1、抗结核药物治疗确诊后需规范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一线抗结核药物,这些药物能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完成6-9个月全程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需定期监测转氨酶水平。
2、止血治疗急性大咯血时可使用垂体后叶素、氨甲环酸等止血药物,必要时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少量咯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采取患侧卧位防止血液流入健侧肺。所有止血措施应在医院监护下进行,禁用强效镇咳药以免抑制排血。
3、吸氧支持中重度咯血易导致窒息或低氧血症,需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出现呼吸困难时可采用半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心率、血压、指脉氧等生命体征,备好气管插管设备应急。
4、外科手术干预对于反复大咯血或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能需行肺叶切除术或全肺切除术。手术适应证包括空洞型肺结核合并曲菌球、毁损肺、支气管胸膜瘘等。术前需评估心肺功能储备,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
5、营养支持肺结核属于消耗性疾病,应提供高蛋白高热量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达到每公斤体重1.5-2克。适量补充维生素A、B族、C和锌等微量元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肠内营养支持。
肺结核咳血患者应保持环境空气流通,避免剧烈咳嗽和屏气动作。饮食宜温凉软烂,禁止吸烟饮酒。恢复期可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所有治疗需在传染病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密切接触者应接受结核筛查。定期复查胸部CT和痰菌检查,出现发热盗汗等复发征兆时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