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老人得了骨质疏松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康复来改善病情,延缓骨量流失,降低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主要与骨密度下降、骨微结构破坏有关,需综合治疗。
1、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骨质疏松管理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
- 双膦酸盐类药物:如阿仑膦酸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
- 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有助于增强骨骼强度,建议每日摄入钙1000-1200毫克,维生素D800-1000国际单位。
- 激素类药物:如雌激素替代疗法,适用于绝经后女性,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副作用。
2、饮食调整
饮食对骨质疏松的改善至关重要,建议:
- 高钙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如菠菜、芥蓝)等,可提供充足的钙质。
- 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三文鱼、沙丁鱼)、蛋黄等,有助于钙的吸收。
- 避免高盐饮食:过量盐分会增加钙的排泄,不利于骨骼健康。
3、运动康复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强度,预防骨折,推荐以下运动方式:
- 负重运动:如散步、慢跑、跳舞等,可刺激骨骼生长。
- 抗阻训练:如举哑铃、弹力带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保护骨骼。
- 平衡训练:如太极拳、瑜伽,可提高身体协调性,降低跌倒风险。
4、预防跌倒
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较高,需特别注意预防跌倒:
- 居家环境改造:如安装扶手、防滑垫,保持地面干燥。
- 定期检查视力:视力下降可能增加跌倒风险,建议定期检查并佩戴合适的眼镜。
- 穿着防滑鞋:选择鞋底防滑的鞋子,避免穿高跟鞋或拖鞋。
骨质疏松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运动康复相结合,才能有效改善病情。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跌倒,降低骨折风险。通过科学管理和健康生活方式,骨质疏松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