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患者使用降钙素针可能出现面部潮红、恶心、注射部位反应等副作用,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低钙血症。降钙素针主要用于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量流失,但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降钙素针常见副作用包括面部或躯体皮肤潮红,多出现在用药初期,通常可自行缓解。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不适,与药物刺激胃肠道黏膜有关。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疼痛、红肿或硬结,需注意无菌操作并轮换注射部位。少数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头晕、头痛或乏力等神经系统症状,建议用药后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干扰钙磷代谢,导致血钙降低,需定期监测血钙水平。
严重副作用包括速发型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需立即停药并就医。长期使用可能产生中和抗体导致药效降低,出现继发性治疗失效。肾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加重肾脏负担,需调整剂量。有报道显示鲑鱼降钙素长期使用可能增加恶性肿瘤风险,但尚存争议。用药期间如出现耳鸣、心悸、手足抽搐等低钙血症症状,应及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使用降钙素针期间应每日摄入800-1200毫克钙和400-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但需与注射时间间隔2小时以上。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和血钙监测,观察疗效及副作用。避免与双膦酸盐类药物联用可能增加低钙风险。出现持续头痛、视物模糊等疑似高钙血症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建议配合抗阻力运动和平衡训练,但需预防跌倒骨折风险。对鱼类蛋白过敏者禁用鲑鱼降钙素,可考虑换用人降钙素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