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术后右下腹疼痛可通过药物镇痛、伤口护理、体位调整、适度活动及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疼痛通常由手术创伤、炎症反应、肠粘连、切口感染或神经敏感等因素引起。
1、药物镇痛:
术后医生会根据疼痛程度开具镇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或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使用药物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或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疼痛感。
2、伤口护理:
保持手术切口清洁干燥是减轻疼痛的关键。每日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按时更换敷料。轻微疼痛可能源于缝线牵拉或组织愈合过程中的正常反应。若出现剧烈疼痛伴发热,需警惕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等并发症。
3、体位调整:
术后24小时内建议半卧位休息,可减轻腹部肌肉张力。使用软枕支撑腰背部,避免直接压迫伤口。下床活动时用手轻按切口部位,能有效缓解起身时的牵拉痛。睡眠时选择左侧卧位可减少肠管对右下腹的压力。
4、适度活动:
术后6小时开始床上翻身活动,24小时后逐步下床行走。早期活动能促进肠蠕动恢复,预防肠粘连引起的隐痛。动作需缓慢平稳,避免突然弯腰或扭转身体。每日3-4次,每次5-10分钟的散步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5、心理疏导:
术后焦虑会降低疼痛阈值,可通过深呼吸训练、音乐疗法等方式放松。家属应给予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疼痛是恢复过程的正常现象。持续剧烈疼痛需及时与医护人员沟通,排除并发症可能。
术后饮食应从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2-3天后可进食稀粥、烂面条等低纤维食物,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品。每日补充足量水分,保持大便通畅。两周内禁止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咳嗽时用手按压腹部保护伤口。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超声,观察炎症指标变化。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疼痛加剧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