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儿科
一岁宝宝手足口病的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足、臀部出现皮疹等,需及时就医并采取对症治疗。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
1、手足口病的症状表现
一岁宝宝感染手足口病后,初期可能出现发热,体温通常在38℃以上,持续1-2天。随后口腔内出现疼痛性溃疡,多位于舌头、牙龈和颊黏膜,导致宝宝食欲下降、流口水或拒绝进食。手、足、臀部等部位会出现红色斑丘疹或水疱,皮疹不痛不痒,但可能伴随轻微不适。部分宝宝还可能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2、手足口病的病因分析
手足口病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病毒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感染者的唾液、粪便或被污染的玩具、餐具等。一岁宝宝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幼儿园、托儿所等集体环境也是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场所。
3、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 退热处理:若宝宝发热超过38.5℃,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注意剂量需根据体重调整。
- 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或儿童专用漱口水清洁口腔,缓解溃疡疼痛。可涂抹儿童适用的口腔溃疡凝胶。
- 皮疹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可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皮疹部位,减轻不适。
- 饮食调理:提供温凉、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果泥,避免辛辣、酸性食物刺激口腔溃疡。
4、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
- 勤洗手:教导宝宝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家长在接触宝宝前后也需洗手。
- 消毒环境:定期清洁玩具、餐具等物品,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表面。
- 避免接触感染者: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宝宝去人群密集的场所。
手足口病虽然常见,但大多数病例为轻症,经过对症治疗可自愈。若宝宝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呕吐、肢体无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帮助宝宝尽快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