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不一定会失明,但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害。青光眼的预后与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及疾病类型密切相关,主要有开角型青光眼、闭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等类型。
青光眼是一种以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眼压升高是其重要危险因素。开角型青光眼进展缓慢,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通过药物或激光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闭角型青光眼可能急性发作,表现为剧烈眼痛、头痛、视力骤降,需紧急降眼压处理以避免视功能快速丧失。继发性青光眼多由眼外伤、炎症或长期使用激素等诱发,需针对原发病因干预。先天性青光眼与发育异常相关,患儿可能出现畏光、流泪等症状,需尽早手术干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压虽在正常范围,但仍需通过改善视神经血供等方式治疗。
部分患者因未定期检查而延误诊断,或自行停药导致眼压失控,可能发展为晚期青光眼,此时视野呈管状甚至完全丧失。少数难治性青光眼对药物及手术反应差,需联合多种治疗手段延缓进展。遗传因素、高度近视、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也可能增加失明风险。
建议青光眼患者每3-6个月复查眼压和视野,严格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滴眼液、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等。保持适度有氧运动,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及暗环境久留。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深色蔬菜、蓝莓等,控制咖啡因摄入。出现眼胀、虹视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通过早期干预多数患者可保留有用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