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初期症状主要有发热、贫血、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骨关节疼痛等。急性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急且进展快,需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发热急性白血病患者早期常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多在38-39℃之间。发热可能与白血病细胞浸润导致免疫力下降继发感染有关,也可能因肿瘤细胞释放致热原引起肿瘤热。感染部位常见于口腔、肺部、肛周等,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或病毒。需进行血常规、血培养等检查,可遵医嘱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昔洛韦片等抗感染药物。
2、贫血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心悸气促等。由于异常增生的白血病细胞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贫血程度多为中重度,血红蛋白常低于90g/L。骨髓穿刺可见原始细胞显著增生,需与缺铁性贫血等鉴别。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改善贫血。
3、出血倾向常见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渗血等,严重者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或颅内出血。主要因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血小板计数多低于50×10⁹/L。需避免磕碰损伤,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出血严重时可输注血小板悬液或使用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
4、淋巴结肿大约半数患者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颈部、腋窝和腹股沟。肿大的淋巴结质地中等、活动度差,直径通常超过1cm。这是白血病细胞浸润淋巴组织所致,需通过淋巴结活检明确性质。需注意与淋巴结核、淋巴瘤等疾病鉴别。
5、骨关节疼痛儿童患者多见四肢长骨及胸骨压痛,成人常见腰背痛。疼痛因骨髓腔内白血病细胞过度增殖导致压力增高或骨膜受侵引起。X线检查可能显示骨质疏松或溶骨性改变。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缓释胶囊缓解疼痛,但需避免掩盖病情进展。
急性白血病患者需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防止牙龈出血。饮食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泥、蒸蛋羹等,避免坚硬、过热或刺激性食物。注意监测体温变化,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以防感染。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化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骨髓象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