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贫血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铁剂、治疗原发病、输血治疗、中医调理等方式改善。老年人贫血可能由营养不良、慢性失血、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慢性疾病、药物因素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增加富含铁元素的食物摄入有助于改善缺铁性贫血。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含血红素铁较高,吸收率较好。菠菜、黑芝麻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红素铁,可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B12摄入。
2、补充铁剂缺铁性贫血可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片、多糖铁复合物胶囊等铁剂。铁剂可能引起胃肠不适,建议餐后服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常规,避免铁过量。维生素B12缺乏需补充甲钴胺片,叶酸缺乏需补充叶酸片。
3、治疗原发病消化性溃疡导致的慢性失血需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止血。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肾性贫血需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需控制原发病。肿瘤相关贫血需针对肿瘤进行治疗。
4、输血治疗血红蛋白低于60g/L的重度贫血或出现心慌、气短等症状时可考虑输血。输血前需进行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多次输血需警惕铁过载,必要时使用去铁胺注射液。急性大量失血需立即输血并寻找出血原因。
5、中医调理气血两虚可服用复方阿胶浆、当归补血口服液等中成药。脾虚证可用归脾丸,肾虚证可用六味地黄丸。针灸选取足三里、血海等穴位改善气血运行。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温补脾肾。需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用药。
老年人贫血需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轻度贫血可通过饮食调理改善,中重度贫血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营养均衡,适当增加红肉、动物肝脏、深色蔬菜等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避免过度节食和偏食,慢性疾病患者需规范治疗原发病。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缺氧症状。出现头晕、乏力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