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贫血可能由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造血功能减退、药物副作用、消化道出血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补充造血原料、调整用药方案、内镜下止血等方式治疗。
1、营养不良长期膳食不均衡导致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缺乏。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可能伴随舌炎或匙状甲。建议增加动物肝脏、瘦肉、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必要时遵医嘱服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琥珀酸亚铁片、叶酸片等药物。
2、慢性疾病慢性肾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或缩短红细胞寿命。常见疲劳、心悸症状,可能伴随原发病特征性表现。需针对原发病治疗,如慢性肾病患者可使用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同时配合多糖铁复合物胶囊改善贫血。
3、造血功能减退骨髓造血gan细胞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进展缓慢,可能出现活动后气促、头晕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十一酸睾酮软胶囊刺激造血,配合维生素B12注射液,日常适量食用红枣、枸杞等药食同源食材。
4、药物副作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抗凝药物可能引发隐性消化道出血,部分化疗药物会直接抑制骨髓功能。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贫血症状,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医生可能调整为氯吡格雷片等替代药物,或联用复方硫酸亚铁叶酸片。
5、消化道出血胃溃疡、结肠息肉等疾病引起的慢性失血是老年人贫血常见原因。可能伴随黑便、体重下降,严重时出现呕血。需进行胃肠镜检查明确出血点,内镜下止血后,配合胶体果胶铋胶囊保护黏膜,并服用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溶液纠正贫血。
老年人日常应保证优质蛋白和血红素铁摄入,适量食用牛肉、鸭血、菠菜等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餐后间隔2小时再饮用。建议每周进行3-5次散步或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出现指甲变脆、口角炎等缺铁征兆时及时就医,切勿自行长期服用铁剂以免造成铁过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