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想吐的症状。胆囊炎可能由胆囊结石、细菌感染、胆汁淤积、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胆道寄生虫等因素引起。
1、胆囊结石胆囊结石阻塞胆囊管或胆总管时,会导致胆汁排出受阻,胆囊内压力升高引发炎症反应。患者除恶心呕吐外,常伴有右上腹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痛。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静脉补液,可遵医嘱使用消旋山莨菪碱注射液解痉止痛,头孢曲松钠抗感染,熊去氧胆酸胶囊促进胆汁排泄。
2、细菌感染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肠道细菌逆行感染胆囊时,会引起胆囊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发热,进食油腻食物后恶心呕吐加重。治疗需选用敏感抗生素如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配合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覆盖厌氧菌感染。
3、胆汁淤积长期进食高脂饮食或妊娠期激素变化可导致胆汁成分改变,胆固醇过饱和形成结晶。淤积的胆汁刺激胆囊壁引发炎症,表现为餐后腹胀、嗳气恶心。建议低脂饮食配合茴三硫片促进胆汁分泌,必要时行胆囊造影评估功能。
4、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胆囊动力异常会使胆汁排空延迟,食物消化时缺乏足够胆汁乳化脂肪。患者常见脂肪餐后右上腹闷胀、恶心欲呕,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增大。可尝试硫酸镁溶液利胆,或使用多潘立酮片改善胃肠动力。
5、胆道寄生虫华支睾吸虫等寄生虫寄居胆道时,其代谢产物和机械刺激可导致胆管炎性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慢性右上腹隐痛、恶心厌油,粪便检查可见虫卵。确诊后需口服吡喹酮片驱虫,严重胆道梗阻需内镜取虫。
胆囊炎患者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油炸食品和动物内脏。急性发作期需禁食并卧床休息,恢复期可逐步增加米粥、面条等低脂食物。每日规律进食5-6餐,每餐控制在七分饱。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胃肠蠕动,但避免突然弯腰或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呕吐、高热或黄疸,应立即就医排除胆总管结石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