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骨折可能出现后遗症,但多数患者经过规范治疗和康复后不会遗留明显功能障碍。腓骨骨折的后遗症风险主要与骨折类型、治疗方式、康复情况等因素相关。
腓骨作为下肢非主要负重骨,单纯腓骨骨折愈合后通常不影响行走功能。骨折线对位良好且未累及踝关节时,通过石膏固定或支具保护,多数患者在6-8周后可逐步恢复日常活动。早期进行踝关节屈伸锻炼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适度负重训练能促进骨痂形成。但若骨折累及下胫腓联合或伴有韧带损伤,可能增加创伤性关节炎风险。
粉碎性骨折或开放性骨折患者更易出现后遗症。骨折端严重移位可能导致腓骨短缩畸形,可能引发踝关节不稳定和慢性疼痛。合并神经血管损伤时,可能遗留足部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老年患者或存在骨质疏松者,愈合速度较慢且易发生延迟愈合。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也会增加后遗症概率。
腓骨骨折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阶段性康复,避免过早负重。康复期建议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肿胀、异常疼痛或关节活动受限,需及时就医评估。日常生活中注意防跌倒,选择防滑鞋具,控制体重减轻下肢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