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颅底骨折最可靠的依据是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主要依据包括脑脊液漏、熊猫眼征、巴特尔征、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以及神经功能障碍。
1、脑脊液漏:
颅底骨折常导致硬脑膜撕裂,出现脑脊液鼻漏或耳漏。脑脊液为清亮液体,可通过葡萄糖试纸检测确认。该症状具有高度特异性,但需注意与普通鼻分泌物鉴别。
2、熊猫眼征:
前颅窝骨折时,眶周软组织出血形成特征性双侧眼睑淤青。该体征通常在伤后24-48小时逐渐显现,伴有结膜下出血时诊断价值更高。
3、巴特尔征:
乳突区皮下淤血称为巴特尔征,是中颅窝骨折的典型表现。淤血多在伤后2-3天出现,需与直接外伤所致局部淤青进行区分。
4、影像学特征:
高分辨率CT可显示骨折线、气颅等直接征象,薄层扫描对蝶窦、颞骨等部位显示更清晰。MRI有助于评估伴随的脑组织损伤,但急性期首选CT检查。
5、神经功能障碍:
骨折累及颅神经通路时可出现嗅觉丧失、视力下降、面瘫等症状。后颅窝骨折可能引起后组颅神经损伤,表现为吞咽困难、声嘶等。
颅底骨折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30度以减少脑脊液漏。避免用力咳嗽、擤鼻等增加颅内压的动作,保持鼻腔清洁但禁止填塞。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软食,注意补充锌元素促进硬脑膜修复。恢复期应定期复查CT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遗留平衡功能障碍者可进行前庭康复训练。出现持续发热、剧烈头痛等症状需警惕颅内感染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