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根据病理变化可分为单纯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穿孔性阑尾炎及阑尾周围脓肿五种类型。
1、单纯性阑尾炎病变早期以黏膜层炎症为主,阑尾轻度肿胀,表面充血,浆膜失去光泽。患者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体温轻度升高,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略微增高。此阶段可通过静脉注射抗生素进行保守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甲硝唑等,但需警惕病情进展。
2、化脓性阑尾炎炎症累及全层,阑尾明显肿胀,表面覆盖脓性渗出物,腔内积脓。临床特征为持续性右下腹剧痛伴明显压痛反跳痛,体温超过38摄氏度,白细胞显著升高。此类型需急诊手术切除阑尾,延迟治疗可能导致穿孔。
3、坏疽性阑尾炎阑尾壁全层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常伴有血管栓塞。患者出现全腹压痛、肌紧张等腹膜炎体征,可能伴随感染性休克。需立即行阑尾切除术并彻底冲洗腹腔,术后加强抗感染治疗,必要时留置腹腔引流管。
4、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壁全层破裂,肠内容物漏入腹腔引发弥漫性腹膜炎。典型表现为突发腹痛减轻后再次加剧,腹部立位平片可见膈下游离气体。治疗需紧急手术切除阑尾,清除腹腔脓液,并联合广谱抗生素控制感染。
5、阑尾周围脓肿炎症局限形成包裹性脓腔,右下腹可触及压痛性包块。超声或CT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穿刺引流或手术引流脓液,待炎症控制后二期切除阑尾。过早手术可能导致感染扩散。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遵医嘱逐步恢复饮食,从流质过渡到普食。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切口裂开,出现发热、腹痛加剧等情况需及时复诊。日常注意饮食卫生,规律进食,减少胃肠功能紊乱诱发因素。